人到中年,“两减一增”,开启低欲望生活模式~ 夜读。 一个“低欲望社会”新概念,让我兴趣盎然。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、号称“世界五大管理大师”之一的大前研一,不久前出版了一本书:《低欲望社会》,副标题叫“大志なき時代(胸无大志的时代)”,他感叹道: “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、没有梦想、没有干劲,日本已陷入‘低欲望社会’!” 人到中年,“两减一增”,开启低欲望生活模式~ - 在大眼前一看来,所谓的“低欲望社会”是指: 无论物价如何降低,消费无法得到刺激;经济没有明显增长,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,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;年轻人对于买车几乎没有兴趣,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;“宅”文化盛行,一日三餐因陋就简。 造成日本“低欲望社会”的主要原因,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“低欲望生活”。 简单地说,就是现在的日本,未满35岁的年轻人,半数以上缺乏上进心,不愿背负过重的生活压力;他们没有炒房的欲望、没有炒股的欲望、没有结婚的欲望、没有购物的欲望;他们不出国留学,不出门旅游,愿意做“宅男宅女”。谈恋爱觉得麻烦,上超市觉得多余,一部智能手机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。 人到中年,“两减一增”,开启低欲望生活模式~ - 另据日本一份调查报告说,日本18至34岁女性中,有39%的人还是处女,这一数字让我感到惊讶。而还有一个数据,更让人感到吃惊:在18至34岁的日本男性中,“童子身”的比例也高达36%。 调查报告还显示,18岁至34岁的女性中,有一半人没有男朋友。而在35岁至39岁的年龄段中,有26%的女性和28%的男性从未有过性经验。 这些数据说明:日本青年男女并不像AV片中渲染的那样开放与随便。 同时,这些数据更说明:由于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沉迷于“低欲望生活”,日本社会确实已经进入了罕见的“低欲望社会”阶段。 人到中年,“两减一增”,开启低欲望生活模式~ -
人到中年,越活越明白,越读越明白。 与日本相比,中国的发展落后了几十年。 别看现在的中国,一派市场繁荣、经济兴旺、消费节节攀高的热闹景象;也许二三十年之后,中国有可能步日本后尘,进入“低欲望社会”阶段。谁说得清呢! 读罢《低欲望社会》一书,我忽有所悟—— 如果说年纪轻轻的青年,就胸无大志,不思奋斗,沉迷于“低欲望生活”,对国家、对社会、对个人有害无益的话,那么,四十五岁以后,我们人到中年,渐渐开始从物欲横流、名利喧嚣中抽身而出,应该算一种很不错的人生选择吧? 我觉得,四十五岁不仅是人生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分界点,也是一个开启“低欲望生活”的时间分割点。 人到中年,“两减一增”,开启低欲望生活模式~ - 四十五岁以后,人生过半,我们的各种欲望也应随之减半。 物质欲求减半,降低50%。这就叫“物质极简主义”。 所谓物质极简,就是不迷恋、不囤积。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,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,不盲从,不跟风。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,如提升专业素养、照顾家庭、关心朋友、追求健康等。 人到中年,“两减一增”,开启低欲望生活模式~ - 精神欲求减半,降低50%。这就叫“精神极简主义”。 所谓精神极简,就是懂得自律,即使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,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,不做违背道德、违背良心的事。精神极简的人,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,能了解、选择、专注于1-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,然后集中精力去学习、提高。 人活到极致,一定是简单。人到中年,我们渐渐懂得了人生苦短的真相,懂得了删繁就简,开始致力于实现人生的价值。而所谓人生的价值,只不过是要认认真真、无怨无悔地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而已。 “物质极简”,加上“精神极简”,就是一种值得所有中年人践行的低欲望新生活模式。 人到中年,“两减一增”,开启低欲望生活模式~ - 人到中年,开启低欲望新生活,除了要“两减”(物质欲求、精神欲求双双减半)之外,还需有一增:专注力,增加50%。 生命中最持续的快乐来源,是“术业有专攻”。人到中年,我们必须专注于某一个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领域。这个值得你专注的领域,可以在职业之内,也可以在职业之外。 如果职业能带给你足够多的快乐,那么,你继续专注于职业,把职业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干。 如果职业只是你用来维持生计的一个饭碗,不能带给你足够多的快乐,那么,你可以在职业之外,再专注于一个业务领域,用你大部分业务时间去玩它,去钻研,去研习,去体验,去享受…… “少即是多”。人到中年,如果我们能把专注力增加50%,那么,我们的快乐可能随之增长50%,甚至翻倍。 人到中年,“两减一增”,开启低欲望生活模式~ - 四十五岁以前,我们活在高欲望的上半生,人生一直做加法。 四十五岁以后,我们进入低欲望的下半生,人生理当做减法。 四十五岁以后,我们正式进入中年,此时正是我们开启“两减一增”的低欲望生活新模式的好时候。 创造“低欲望社会”新词的日本,此前还创造了“小确幸”、“断舍离”、“极简主义”等一系列新词。 村上春树创造了一个词——“小确幸”,指的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,是稍纵即逝的美好。 人到中年,当我尝试开启低欲望生活模式,就能更好地体验到生活的种种“小确幸”。 比如:网购的东西如期如数送到,开心地签收拆件; 比如:春节吃喝担心身体发胖,一称才增长半斤,高兴地再吃几块大肉; 比如,放假回家的儿子,竟然自己动手,做火锅涮肉,全家人都喜欢…… 大道至简。最终我们都会懂得,人生无论有多少惬意,多么坦然,见证过多少虚情,多少假意,都会随风散去,化作尘土。而最好的人生,不过是删繁就简,任世事摇曳,心始终如莲,安静绽放。 生活本不苦,苦的是欲望过多。心本无累,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。在我看来,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的不断减少的过程;而命运的深层次意义,就是要学会放弃和回归,放弃一切浮躁喧嚣,回归内心的安宁。人生,学会沉淀。沉淀,不是消沉,是用一颗淡然的心审视浮躁,是在宁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。 生活就是这样,欲望越少越容易幸福,要求越低越容易满足。 四十五岁以后,人到中年,“两减一增”,开启低欲望生活模式,你愿意吗? 本文作者近影~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作者黎海滨(whlihaibin)寄语:以文会友,同悟中年人生。
|